2019年10月30日星期三

倫敦自治市小百科:City of London

倫敦市(City of London) 又稱倫敦城、倫敦金融城。整個大倫敦地區中,倫敦市與西敏市是唯二擁有城市地位的區域。自公元一世紀由羅馬殖民直到中世紀時期,基本上倫敦市泛指倫敦的整個區域。但在城鎮擴張的今天,倫敦市的面積僅占現在大倫敦都會區非常小的部分,不過依然是倫敦市中心極為重要的區域。


倫敦市自古也被稱作The City或是Square Mile,因為當時的倫敦市面積僅為1.12 square mile(平方英里),而這兩個名字通常也被拿來當作整體英國金融服務業的代稱。作爲金融服務業的集中地,倫敦的金融中心地位已有相當歷史,一直以來更與美國紐約並列為世界最大金融中心。


在19世紀時,倫敦曾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業中心,而現今仍是重要的商業活動集結的地區。固定居住在倫敦市的人口約為10多萬人,每日則有30多萬就業人口湧入倫敦市,其中金融服務業的比例就佔了四分之三。


倫敦市的邊界原為羅馬人所建立的城牆,如今的城牆只剩殘骸,地界也已向外擴張,與西敏市、卡姆登、伊斯靈頓、哈克尼等市政比鄰。倫敦市位於泰晤士河北岸,城市作為中心,以西則稱為倫敦西區,以東則稱為倫敦東區。




談到倫敦市的歷史,可以往回追溯至羅馬人征服不列顛的時期。當時倫敦市是主要定居及港口城市,且商業活動聚集。在西元一世紀時,倫敦成為不列顛行省中最大的居民點。羅馬人並在190-225年間建了倫敦城牆,這座城牆在戰爭中一定程度的保護了倫敦市。


西元三世紀至四世紀間。瘟疫和大火摧殘及各方的外族入侵,倫敦市開始走入衰敗期,甚至在羅馬政府撤離倫敦市後的幾個世紀,倫敦市幾乎處於無人居住的狀態。其中經歷了維京時期,而後盎格魯薩克遜人反攻維京,並且開始殖民重建倫敦市,他們修築城牆、渠道,並設立了教堂,也開始對城市的道路進行重新規劃。其中威塞克斯國王阿爾弗雷德大王功不可沒,他對於早期英格蘭王國的統一有著重要的影響,這段時期被視為英格蘭王國歷史中重要的轉折點。

以上為倫敦市的起源,而後倫敦經歷了征服者威廉的中世紀時期,一直到了18世紀,倫敦的人口不斷成長。在工業革命的萌芽期,倫敦開始成為大英帝國的中心,版圖也逐漸擴張。19世紀達到倫敦擴張的巔峰,此時的鐵路及港口都已成熟發展,大倫敦的雛形也逐漸完善,相較起來倫敦市僅僅是其中一塊非常小的區域。


倫敦市及倫敦所代表的意義完全不同,就像是一個國中之國。這兩個倫敦有各別的市政廳,選出自己的市長各別課稅,執行各自的法律,亦擁有自己的警察系統。倫敦市現在雖然只是大倫敦區域的小小市政區,但整個偉大的帝國起源於此,在錯綜復雜且悠久的歷史中,倫敦市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City of London Coat of Arms

City Hall (City of London)

London City Hall
https://images.app.goo.gl/g7tv8BGhP9QxRCsA8

City of London Mayor

Mayor of London

City of London Police

London Metropolitan Police


房市一覽:
倫敦市是全倫敦佔地面積最小,居住人口也最少的市政區。居民總共11萬人,每日通勤上班人口卻高達30萬人,說明了此市政區的住宅比例偏低的,多半為商用不動產。該區的平均房價為£852,118,與相鄰的市政區西敏市City of Westminster相比,房價稍微低一些,但比倫敦整體平均房價£591,258 高出了44%。

再來可以觀察到該區的租金市場,平均每月租金為£3100,是略高於倫敦整體平均的£2984,一房平均租金為£2276/月,兩房平均£3,628/月,三房平均£7,800/月,整體來說皆高於西敏市市政。在租金較高但房價較低的情況之下來看,倫敦市若作為房地產投資的考量標的,著實為理想的標的,但由於該區屬於歷史悠久,且屬於商業服務產業高度聚集區,在倫敦市能找到住宅的機會也相對低上許多。




2019年10月18日星期五

英國「脫歐」時間線大統整


英國脫歐懶人包
 
2016年6月23日:英國舉行公投,52%的投票者選擇「脫歐」。
 
2016年7月13日:Theresa May接替Cameron就任英國首相。
 
2017年3月29日:「脫歐」程序正式啟動。根據英國與歐盟的協議,英國將在2019年3月29日正式「脫歐」。
 
2017年12月15日:歐盟宣布,與英國在「分手費」等核心議題上取得「一定的進展」。
 
2018年11月25日:歐盟正式通過此前與英國達成的退出協議和「英歐未來關係宣言」兩份政治文件,統稱「脫歐」協議。
 
2018年12月12日:Theresa May在保守黨議員舉行的不信任投票中過關,得以繼續擔任保守黨領袖與首相職務。
 
2019年1月15日:英國議會下院以432票反對、202票支持的投票結果否決了政府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
 
2019年3月12日:英國議會下院以391票反對、242票支持的投票結果再次否決「脫歐」協議。
 
2019年3月13日:英國議會下院投票決定,反對英國在任何情況下「無協議脫歐」。
 
2019年3月21日:歐盟同意英國提出的延遲「脫歐」申請,並為「脫歐」最終期限提供兩個時間表:如果英國議會下院能通過「脫歐」協議,將允許「脫歐」期限延至5月22日﹔如果英國議會下院未能通過協議,則英國必須在4月12日前做出新抉擇。
 
2019年4月8日:英國議會正式通過一項法案,要求Theresa May再度向歐盟尋求延遲「脫歐」,以防止4月12日出現英國「無協議脫歐」的局面,法案經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簽署后正式生效。
 
2019年4月10日:歐盟成員國領導人舉行特別峰會討論英國「脫歐」問題,最終同意將「脫歐」期限延長至10月31日。
 
2019年5月24日:由於英國「脫歐」僵局難破,Theresa May宣布將於6月7日辭去英國執政黨保守黨領導人職位,並留任首相至保守黨選出新領袖。
 
2019年7月24日:英國保守黨新黨首Boris Johnson正式就任英國首相。他強調,英國一定會在10月31日的期限前完成「脫歐」,相信英國能與歐盟達成一份新的、更好的「脫歐」協議。
 
2019年10月2日:英國政府正式向歐盟遞交了新「脫歐」方案,內容包括在英國「脫歐」后一定期限內,進入北愛爾蘭的商品需符合歐盟標准,但同時,北愛爾蘭將與英國其他地區同步退出歐盟關稅同盟。
 
2019年10月17日: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宣布,歐盟委員會與英國政府就英國「脫歐」達成協議。
 
英國脫歐議題吵得沸沸揚揚,但,當你越限制,會越多人想買!而且是「趕在新稅落實之前買!」,因此也有評論人士認為,在新政落實前,不排除可能出現一波「搶房潮」。
 
對市場來說,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將是英鎊的匯率,這將也是對未來華人投資英國收益的重大決定因素。而今,英鎊正處於相對低點,趁新稅制度未實施以前,入手一套英國不動產,不僅不用擔心被加稅,更有機會享受房幣雙漲的優勢!
 
趕快報名我們的英國脫歐解析講座,讓專家告訴您脫歐就是是危機還轉機!
 
 
參考資料:聯播網

2019年10月3日星期四

倫敦十大金融擎天高樓—Skyscrapers ( 下 )

倫敦市中心的新穎建築下集,為大家帶來更驚豔的摩登建築!

70 St. Mary Axe





你以為倫敦的小菜天際線只有小黃瓜和起司刨嗎,想讓野餐的三明治更可口,怎麼能缺少火腿呢?去年,在高樓林立的一級戰區中,僅僅21樓的 70 St. Mary Axe 並不特別出眾,由於造型低矮加上橢圓身型的設計,使它的外型酷似罐頭火腿,反而因此獲得倫敦人的青睞,並取了一個美味的名字「 Ham of Can 」。

100 Bishopsgate






Allies and Morrison 取自幾何圖形的靈感,讓倫敦市的建築群中又出現了一顆新星,如果我們將建築縮小來觀察,就會發現它的底部地基是平行四邊形,而最上層的頂部是四方形,透過幾何形狀的轉變以及過渡,讓 100 Bishopsgate 呈顯出一種優雅的舞動感。

Salesforce Tower




另一個優雅的建築 Salesforce Tower,彷彿一隻蒼鷺將翅膀收在背後,靜靜的佇立其中,不特別引人注目,卻又讓人不由自主的將目光放到它身上,是金融區最高,全倫敦第三高的建築,又稱「 Heron Tower 蒼鷺塔」,高度僅次於 The Shard 碎片塔和金絲雀碼頭的 Canada Square 加拿大廣場,簡潔筆直的外型,讓有法國蜘蛛人之稱的高樓攀爬玩家 Alain Robert 相重,在去年 2018 年 10 月挑戰徒手攀爬的極限任務。

42 Tower





外表樸實的 42 Tower,必須要從上方鳥瞰它才能發現它的建築特色,作為曾經的 NetWest 銀行國際總部,42 Tower在建造時,建築師 Richard Seifert 有意無意的留下了一個小彩蛋,雖然他總說這只是巧合,但大樓的平面設計,形狀與 NetWest 標誌中的三個 V 型排列的六角型不謀而合,目前 NetWest 已經搬離此處,但人們還是保留了「 NetWest Tower 」這個稱呼。

20 Fenchurch




上寬下窄的設計,打破了建築在頂部較小的刻板印象

最後要介紹的是,外表酷似 60 年代的大哥大而被當地人稱「 Walkie Talkie 對講機大樓」,它可謂是爭議性最大的金融大樓了,頭重腳輕的曲面設計將太陽直直反射到地面,造成停憩在旁僅兩小時的保時捷,後視鏡及車身外塑膠熔化的狀況發生,該類事件層出不窮,甚至在 2015 年被評選為倫敦最醜的大樓呢!

但倫敦人罵歸罵,但對它的愛是始終不減,頂樓的 Sky Garden 是年輕人的約會熱門地點呢,香港富豪李錦記更斥資 12.8 億英鎊完成收購,將它納為旗下收藏之一。




在看完這次的介紹後,你有沒有發現幾乎所有高樓建築,都聚集在 St. Pauls Cathedral主要視線的東側呢?

除了政府主導的都市規劃策略外,金融商業的群聚效應讓這裡就像個聚寶盆,創造出英國的高 GDP,來自全球的富豪們都爭相競標收藏此處的商業大樓作為投資的項目之一,造就倫敦大樓每年都在刷新紀錄。